透析病人的守护神
2013-10-16 15:58:33 来源:铁力市人民医院 浏览:13次

一说到透析,人们大都谈虎色变。在常人眼里,透析这份职业也如同病人那张晦暗的脸一样毫无生机,毫无希望。而恰恰是这份职业,让她倾注了太多的辛劳和汗水。

郑美玲,副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2007年在哈医大四院进修学习后就任透析室主任一职。

自从事血透工作以来,她忠于自己的岗位,热爱血液透析事业,逐渐对这份职业有了自己的感悟: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因血透工作专业性很强,与临床医疗工作存在很大差异,她经常翻阅血透方面的资料与书籍,遇到疑难问题虚心向同行及上级医院的专家请教,并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透析患者。透析室2005年刚刚成立时只有2台透析机,发展到今天已拥有14台透析机和一台血滤机,每周透析近170人次。由于她工作态度认真,做事有条不紊,使得科室布局流程标准化,操作逐步规范化,管理人性化,血透室一直保持清洁温馨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秩序。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大家做好供水系统消毒工作及机器的养护工作,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以保障病人安全规律的透析。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兄弟单位同行的肯定,也得到前来就诊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随着科室的工作量及收入不断增加,她认识到这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一颗关爱和同情的心,尤其是维持性血透病人。他们患病后社会地位、工作、家庭关系大多发生很大变化,对自己生命、事业、前途忧心忡忡,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问题都可能转化为精神负担,影响患者的治疗,从而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她除了做好日常医疗工作外,经常做病人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重返工作岗位,回归社会。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已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没有午休和节假日,习惯了新春佳节和血透患者在一起,更习惯了半夜三更被电话惊醒……每位透析患者及家属都熟记着她的电话号码,无论大事小事都会打电话去问她,她也深知自己就是患者的精神支柱,自己的话会给患者带来多大的希望,所以她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

一天深夜,我们收治一位药物中毒的病人,患者昏迷不醒,只有年迈的父母陪着。看老人年迈,她主动帮病人取药、化验、检查等,楼上、楼下不知跑了多少趟。病人躁动,穿刺困难,好不容易穿刺成功,为了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做到充分透析,只有保证患者手臂和腿的姿势保持不变,她就与值班护士帮助两位老人一直按到透析结束。2个小时过去了,病人脱离了危险,她的手却麻木了,手指伸不直,双腿僵硬。患者其他的家属从外地赶回来听说以后非常感动,又要请吃饭又要送东西,她都婉言谢绝了。她对患者家属说:“这是我的职责,是我应该做的。”

那天,有一位规律透析患者的家属,给她打电话说患者状态不太好,头晕,双腿没有力气,可能要加透。她接了电话,刚刚做好的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在患者之前到了医院门口等候。见了患者,询问了相关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了查体,马上判断出患者可能是脑血管意外,立即协助家属将患者推到CT室,确诊是脑出血,需要送神经外科救治。患者子女都不在身旁,老伴张阿姨也60多岁了,听了这情况不知所措,拉着她的手就只说:“咋办啊?咋办啊?我就听你的了。”她一边安慰张阿姨,一边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告诉给外科值班医生,帮忙办理了住院手续,通知患者的子女,一直陪到患者病情稳定才离开,回到家已经后半夜了,才想起来饭都没吃。事后张阿姨说:“幸亏有郑主任在呀,老伴才救回来。我就把她当我女儿了,有她在,我啥都不用怕!”像这样的情况她遇到过很多次。

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有一项特殊的技能,那就是机器修理。我们科只有一位兼职技师,遇到机器故障,只有等厂家来人。可是病人不能等啊!透析室机器比较紧张,平时排班就经常满员,机器坏了就只有加班,一些外地的患者就会赶不上车,回不了家,增加吃饭住宿等费用。她深知透析患者家庭负担都很重,所以只好熟读说明书,学习机器修理。这样,有些一般故障她就能修,有时较为复杂的在工程师电话指导下也能完成。时间长了我们都开玩笑:“有你在,省时、省事、省钱,但是厂家工程师要失业了,想挣你点维修费太困难了。”  

    多年来,她一直热情地关心每一位病人,耐心听取病人意见,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Copyright 2012 by 铁力市医疗服务共同体中心医院  黑ICP备16004621号-1